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朱自清的简介
- 2、朱自清生活的年代背景
- 3、朱自清生平简介主要事迹经历
朱自清的简介
1、朱自清一生勤奋,共有诗歌、散文、评论、学术研究著作26种,约二百多万言。遗著编入《朱自清集》、《朱自清诗文选集》等。朱自清病逝后,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,墓碑上镌刻着“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”。1990年,其夫人陈竹隐去世,与先生合葬在一起。
2、朱自清(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),原名自华,号实秋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,后随父定居扬州。中国现代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
3、朱自清(1898-1948),现代著名诗人、散文家、学者、民主战士,原籍浙江绍兴,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。他原名自华,字佩弦,号秋实,笔名余捷、知白等。他的家族背景深厚,祖父朱则余,号菊坡,原姓余,后承继朱氏,改姓朱。祖母吴氏,父亲朱鸿钧,号小坡,母亲周氏。
朱自清生活的年代背景
1、朱自清: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,这段时间是中国的近代史。历经清王朝晚期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、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,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。19世纪末,义和团运动爆发。但是,由于清政府的腐败,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。
2、朱自清因为胃穿孔去世,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国共内战时期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,镇压民主运动。特别是1946年7月,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、闻一多的先后遇害,都使他震动和悲愤。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、闻惨案追悼大会,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。
3、朱自清是民国时期的作家。他生活在20世纪初,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和动荡,是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。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,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,是民主战士和教育家。他的作品如《背影》、《荷塘月色》等,深受后人喜爱,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4、朱自清(1898.11.22—1948.8.12)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生于江苏东海,后随祖父、父亲定居扬州。幼年在私塾读书,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。1912年入高等小学,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。1919年2月写的《睡罢,小小的人》是他的新诗处女作。
朱自清生平简介主要事迹经历
1、朱自清(1898-1948),现代著名诗人、散文家、学者、民主战士,原籍浙江绍兴,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。他原名自华,字佩弦,号秋实,笔名余捷、知白等。他的家族背景深厚,祖父朱则余,号菊坡,原姓余,后承继朱氏,改姓朱。祖母吴氏,父亲朱鸿钧,号小坡,母亲周氏。
2、朱自清,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来才改名自清,字佩弦,他出生在1898年11月22日,原籍浙江绍兴,但出生在江苏省东海县。他小时候跟着祖父、父亲定居在扬州,所以总是自称“我是扬州人”。
3、朱自清把在大学里接触的新知识、新思想,传递给学生,也用微薄的收入支撑家里的生活。他也不忘记自己热爱的文学研究和创作。1921年,他加入文学研究会,还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——《诗》月刊。对文学之路充满信心的朱自清,却在教学中遇到了现实难题。
4、朱自清(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),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,后随祖父、父亲定居扬州,自称“我是扬州人”。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。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。

